城乡规划 科技赋能土地,产业融合振兴
2025.03.03
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屏山县,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——屏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园以其开创性的规划与实践,成功斩获2024年度纺织行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。这座将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未来农业基地,不仅重新定义了现代农业的可能性,更以跨界的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今天,我们有幸带您走进这片智慧农田,一探究竟,看看它如何编织出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的新图景,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。
一、设计高光:全国首创“353模式”
凭什么它被纺织勘察设计协会“一眼看中”?
1. 硬核规划:全国首创“353模式”
政府搭台:提供土地、政策支持,打造“一站式”审批服务平台; 高校赋能:联合西南大学、中国农科院设立宜宾首个农业研究院,年引入专家团队20个; 企业主导:运营单位负责园区管理,科技产品“组团出道”。
五位一体:研、产、学、服、游
研:聚焦科技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。 产:搭建孵化加速体系,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。 学:培育新型农人,提高农民素养,助力乡村振兴。 服:完善人才配套服务,打造安居乐业生态圈。 游:发展农旅融合,打造沉浸式科教体验基地。
三产融合
一产:四季果蔬种植,提供丰富原料。 二产:富硒四类精深加工,科技赋能商品化。 三产:科技加工体验促消费。
▲ “353”模式示意图
2. 颜值革命:竹韵•低碳地标
建筑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,融入竹林元素与坡屋面设计,展示中心的凤凰造型强化标识。全周期应用被动节能技术,打造低碳园区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把厂房变成“农业科技美术馆”!
▲ 建筑示意图
3. 流量密码:科技农旅•四季网红打卡地
融合科技加工与沉浸体验,打造植物工厂+亲子农场+奇幻萌宠+梯田迷宫——谁说农业园不能成网红打卡地?
▲ 农旅活动示意图
4、业内评语:
“从田间到云端,用设计让土地讲故事——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满分答卷!”
二、项目亮点提炼
1.科技赋能,破解农业难题
研发端
联合西南大学、中国农科院等机构,建立屏山首个农业研究院,聚焦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与智能种植技术研发。
园区聚焦茶产业、粮油、水果、蔬菜四大富硒领域,通过烘干、发酵、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
实现实验室→中试→生产线→直播间全链条创新,农产品秒变“轻奢爆款”!
▲ 研发端示意图
▲ 生产端示意图
▲ 转化端示意图
数字大脑
引入物联网、云计算,溯源系统+云端管理,打造“可溯源、低碳化”的智慧园区。
▲ 数字大脑示意图
2.三产融合,激活乡村经济
沉浸式农旅,周末遛娃新顶流
机器人种菜、鱼菜共生馆——孩子边玩边学农业黑科技!
▲ 科技农业示意图
我们的设计理念根植于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管理。通过结合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环保技术,旨在创建一个既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园区。这里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之地,也是科研人员探索未知的创新平台。
周末经济
预计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,带动餐饮、文旅等三产增收。
▲ 周末经济示意图
品牌窗口
设立富硒产品展销中心,打响“屏山富硒”公共品牌。茵红李冰淇淋、魔芋面膜——土特产变身“国潮伴手礼”!
▲ 伴手礼示意图
3. 政企双赢,设计赋能产业
企业红利:定制厂房+税收优惠+品牌联名,让投资“躺赚”! 乡村激活:成立“农民合作社”,农民变身“技术工人+股东”; 人才计划:设立“乡村振兴创业基金”,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,孵化创新项目。
三、设计师的“小心思”
这些细节让甲方直呼内行!
1. 空间理念:“引凤入巢”布局——用建筑语言讲人才振兴故事!
▲ 空间理念示意图
2. 空间结构:打造高效产业链空间
▲ 空间结构设计思路
3.园区建设:科技赋能如何重塑农业空间?
▲ 孵化服务区建筑效果图
中试基地区:以科学成果与生产技术的转化为主导功能,依托智慧园区、都市景观主义设计原则,推进园区智慧化、生态化建设,并依托校企联合研发与创新,打造集科研创新与环境优美于一体的中试基地。
▲ 中试基地建筑示意图
加速器区:以标准厂房为载体,主要满足农产品示范性生产加工和物流仓储功能。
▲ 加速器区厂房效果图
四、数据说话
这个园区有多“能打”? 年游客10万+:亲子研学+商旅会展,流量变现不是梦! 产值年增2.1亿:50家农企入驻,富硒品牌价值翻倍! 人才引力场:院士团队扎堆,大学生返乡创业——乡村振兴最潮“新农人联盟”!
五、从“土味”到“潮酷”
乡村振兴的答案在这里!
这座农业科技园,不仅是冰冷的厂房与实验室,更是一个有温度的故事——它让农民捧起“金饭碗”,让大学生找到“诗与远方”,让土地焕发“第二春”。当科技遇上乡村,未来已来,且看屏山如何书写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生动注脚!
|